<tbody id="qg4n9"></tbody>
  • <th id="qg4n9"></th>

    1. <th id="qg4n9"></th>
      <th id="qg4n9"></th>

      <dd id="qg4n9"><noscript id="qg4n9"></noscript></dd>

    2. <tbody id="qg4n9"></tbody>

        1. <th id="qg4n9"></th>
          ?上市公司ESG評價體系亟待優化
          2023-09-26 13:52 來源:法人雜志 作者:岳雷
          分享:

          ◎文 《法人》雜志全媒體記者 岳雷

          隨著全球氣候、環境、生態問題日益突出,越來越多企業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將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納入企業運營中。ESG正成為評估企業可持續性和社會責任以及評估上市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標。

          圖片

          ▲資料圖片

          ESG浪潮下,具有中國特色的ESG評價體系初步形成。不過,《法人》記者近日在采訪中了解到,ESG在部分中國企業中存在形式化、公式化現象。此外,國內ESG評價標準、體系良莠不齊,第三方服務市場有待完善等因素也制約著中國企業ESG發展進程。

          如何支持中國企業更好地融入全球ESG環境?對此,有ESG業內人士建議,應從頂層加強設計,完善優化中國特色ESG評價體系。

          ESG漸成企業必答題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共有1729家A股上市公司獨立披露ESG/社會責任報告,占比33.05%,較上年增加600余家。其中,滬市上市公司中有967家獨立披露ESG/社會責任報告,占比43.40%;深市上市公司有759家獨立披露ESG/社會責任報告,占比27.09%;北交所上市公司有3家獨立披露ESG/社會責任報告,占比1.49%。

          9月4日,一位滬市上市公司證券代表對記者表示:“最近兩年,監管部門對ESG越來越重視,并對轄區內公司進行了專題培訓,涉及環境、公司治理、性別平等、薪酬等多個話題?!?/p>

          公開信息顯示,自去年以來,多地證監局和三大證券交易所均將ESG納入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評價范圍內。中國證監會在2022年將ESG信息納入《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增加ESG相關信息披露,以滿足投資者對于公司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信息需求。此后,作為連接上市公司、投資者和金融機構等市場參與方的紐帶,三大證券交易所相繼發布了有關ESG評價的指導文件。其中,深交所于去年7月25日推出國證ESG評價方法,旨在更客觀評價中國企業ESG情況。

          今年7月25日,國務院國資委辦公廳印發《關于轉發〈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專項報告編制研究〉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央企在2023年底前力爭實現上市公司ESG專項報告披露全覆蓋。據了解,該通知包含《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ESG專項報告編制研究課題相關情況報告》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專項報告參考指標體系》(下稱“央控ESG指標體系”)、《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專項報告參考模板》三個核心附件。其中,央控ESG指標體系構建了中國特色的ESG指標體系。

          從實操層面上看,央控ESG指標體系從環境、社會、治理三大維度,構建了14個一級指標、45個二級指標、132個三級指標的定量或定性指標體系,涵蓋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環境、社會、治理三大領域所有重點主題。

          這些指標劃分為基礎披露指標和建議披露指標。其中,基礎披露指標是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專項報告需要包含的基本ESG指標,其設定主要基于證監會、生態環境部、各大交易所等相關政策文件及多項國家標準中有關ESG的要求,是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最基本要求。而建議披露指標是企業根據實際情況自愿披露或者進行替換披露的ESG指標,主要吸收了GRI(全球報告倡議組織)、TCFD(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SDGs(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ISO(國際標準化組織)等國際通用標準對ESG的要求,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循序漸進深化ESG信息披露提供了靈活度。

          9月4日,財經評論員鄭宇告訴記者,由于央企占全社會資產相當比重,因此,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ESG專項行動對于中國企業訂立ESG標準、開展ESG行動,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梳理部分央企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現,一些央企自2008年以來,已經連續十余年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所采用標準也從SDGs(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擴展到GRI(全球報告倡議組織)、CASS-CSR4.0(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等。

          而市場化平臺企業方面,互聯網巨頭騰訊、阿里等企業多年發布ESG報告,其一些子業務單元也會單獨發布ESG報告。中概股方面,ESG報告在一些行業蔚然成風。以數據中心行業為例,秦淮數據于2020年率先制定本行業第一個ESG報告,隨后萬國數據、世紀互聯紛紛跟上腳步披露ESG報告。

          披露內容、評價標準亟待完善

          ESG報告編制風潮在各個行業興起,但披露內容是否對于中國企業有所促進尚待商榷。

          “盡管ESG報告被納入很多公司年度體系,但更多是從市值管理和品牌宣傳的角度考量?!?月4日,某中概股公司ESG專職人員向記者透露,其所在公司ESG報告由內部ESG部門負責組織撰寫,流程大概是撰寫小組調取各部門數據編寫成文后,再由第三方評級機構附上相關評價。但實際上,整個過程并沒有經過公司ESG委員會或者董事會討論。

          以“為互聯網耗電”為名的數據中心行業來說,盡管有不少公司提出2030年前后100%綠電路徑圖,但從2022年ESG報告、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來看,部分中概股公司和多家A股公司均未披露本公司數據中心使用綠色電力比率。相比之下,谷歌、微軟等國際云計算巨頭的數據中心,基本上每年都披露綠電使用比率。

          9月1日,一位數據中心行業從業者告訴記者,從目前情況看,數據中心行業還無法對能源行業施加影響,這也導致一些公司綠電使用率可能出現退坡。2030年是否能夠實現100%綠電,要看整個社會綠電使用比率和所在區域電網綠電調峰能力。

          “綠電另一出路在于綠證、碳交易市場的活躍?!鄙鲜鰯祿行娜耸勘硎?,不少公司會在ESG報告中強調,其正探索碳交易市場的活躍研究以及碳捕捉的相關技術能力,但更多時候僅停留在報告層面,現實中很難實現尋求碳排放工具的主觀能動性。

          影響中國企業ESG發展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評價標準不完善。目前來看,主流ESG評價標準基本是西方語境,如GRI、TCFD和ISO。企業也愿意加入如全球契約組織、TCFD等從事ESG的相關國際組織。而國內的評價體系和專門ESG中立組織缺失,是影響中國企業ESG發展和中國特色ESG評價體系確立的關鍵因素。

          海通證券最新研究報告認為,ESG作為一種關注企業環境、社會和治理績效的投資理念和企業評價標準,在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在中國仍處于起步階段。從投資規???,ESG投資在歐美發達市場已經廣泛實踐,而在中國起步相對較晚,中國PRI簽署機構占比和ESG投資滲透率相較歐美國家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從制度體系看,相較于海外資本市場相對成熟的ESG披露機制和較為完善的ESG評級框架,目前A股在披露和評價體系上仍有一定差距。

          以金融市場為例,MSCI等全球基金,惠譽國際、標準普爾等國際評級機構,均建立了各自的ESG評價體系,將公司ESG評價與投融資活動、市值管理充分結合,成為國際投資者評價公司的主要指標。

          在上述中概股公司ESG人士看來,ESG報告和財報中的ESG部分正成為全球性基金投資、日常發債時評級機構評級的主要參考。但中概股比較少參考如CASS-CSR4.0等國內主流評價體系?!皣鴥仍u價體系與投融資活動脫鉤,是國內評價體系建立和發展的一大缺失?!痹撊耸吭u價道。

          頂層出發構建中國特色評價體系

          隨著ESG評價在企業活動中日益重要,構建中國特色的ESG評價體系迫在眉睫。受訪人士均表示,目前,首先要加強的是中國特色ESG評價的頂層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以來,國內涌現出一批ESG領域團體標準,如《企業ESG披露指南》《企業ESG報告編制指南》《能源企業ESG評價標準》等。但從更高層級來看,僅國務院國資委印發《央控ESG指標體系》、央行印發《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方案》。

          盡管在監管層面,證券監督部門尚未有明確的評價體系出臺,但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中。在今年5月召開的“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年會(理事會)暨2023中國上市公司峰會”上,中國證監會副主席王建軍表示:“新一輪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已啟動實施,工作重點從‘治亂’轉向更深層次的‘提質’,挑戰更大、任務更重,必須克服困難,多管齊下,進一步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笨梢灶A見,未來監管層將持續加強包括ESG信息在內的信息披露監管,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此外,將ESG服務機構、評價機構等納入統一管理,也是構建評價體系的重要環節。

          某滬市上市公司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ESG服務機構和評價機構多如牛毛。以ESG服務機構為例,許多服務機構從金融數據、媒體行業轉型,專業程度有待加強。而ESG評價機構方面,不同評級機構的評級結果欠缺一致性,甚至對于相同的上市公司,有時評級結果都會截然不同。反映在實操層面上,沒有建立起全面統一的ESG評級體系是導致意見分歧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見,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ESG評價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對此,中概股公司ESG人士建議,首先,從頂層加強評價體系標準建立,設置專門的ESG評價監管機構,規范ESG評價活動,監督公司ESG相關活動。其次,積極與國際ESG評價體系形成互認機制,降低中國公司進入國際市場的ESG評價門檻。再次,加強國內ESG評價體系與金融市場緊密聯系,以“真金白銀”提升中國公司ESG評價的積極性。

          編審|渠 洋

          責編|白 馗

          校對|張波 張雪慧

          編輯:劉曉瑩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宅男噜噜噜66在线观看,2021国产卡一卡二新区,激情偷乱人伦小说视频在线
          <tbody id="qg4n9"></tbody>
        2. <th id="qg4n9"></th>

          1. <th id="qg4n9"></th>
            <th id="qg4n9"></th>

            <dd id="qg4n9"><noscript id="qg4n9"></noscript></dd>

          2. <tbody id="qg4n9"></tbody>

              1. <th id="qg4n9"></th>